作者:台大醫院 陳雅芳醫師

        寒流剛到的一個冬日清晨,王老先生一早起床就發現自己的右手右腳比較沒有力氣,他的妻子也發現他講話有點咬字不清,急忙請人幫忙送他到醫院急診室。醫師迅速做了例行的身體檢查及抽血之後,便開了一張腦部電腦斷層掃描的單子要王先生去檢查。王先生馬上被送到電腦斷層掃描室,挪動身體到檢查檯,放射師細心地將他的頭部擺位完成之後,便到控制台操作儀器掃描,幾分鐘之內就完成了檢查,王老先生被送回急診處。過不久之後,急診醫師過來跟王老先生說腦部電腦斷層初步看起來並沒有任何異常,但是會安排住院進一步治療。一個小時後,王老先生的女兒趕到醫院來,急忙詢問醫師,為什麼父親的症狀看起來像腦中風,醫師也說應該是腦中風,但是影像檢查卻沒有看到問題所在?是診斷有錯誤還是這個檢查不夠精密?

 

        腦中風一般來說分為缺血性中風與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較為常見;二種中風的臨床處置方式,包括血壓的調控以及藥物的給予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從病人初始的臨床表現卻不一定能夠區分,所以一開始的電腦斷層掃描檢查最重要的角色在於偵測是否有腦出血,要先排除出血的可能性之後,才能依缺血性中風做進一步的處置;次之重要的角色則是排除明顯可見的腫瘤,也有可能造成類似中風的臨床表現。

 

        電腦斷層對於出血偵測的敏感度很好,在一片灰色的腦實質組織中,血塊會呈現高密度的白色;但是對於較小的或是較初期的缺血性中風則敏感度較差,因為初期的缺血組織只會有密度的些微下降,比正常腦組織稍稍黑一些或甚至沒有差異。所以一開始的斷層掃描沒有看到缺血性中風的現象是臨床上非常常見的情形。但是如果王先生有舊的中風,則在電腦斷層上面就可以看到較黑的陰影或是空洞。

 

        偵測中風有一個更厲害的影像檢查是磁振造影。磁振造影的擴散加權影像是偵測急性缺血性中風最敏感的工具,正確率可達九成以上,但是對於較初期的(幾小時內)、或是較小型的缺血性中風仍有機會看不到,尤其是對於後循環(例如腦幹)的中風,有較大的機會會看不到。雖然磁振造影看起來比斷層掃描厲害很多,但是以時間的急迫性來說,斷層掃描仍然是提供了在急診第一線迅速的篩檢,方便醫師能夠決定進一步治療的方向。

 

        像王老先生這樣的例子,臨床診斷是急性中風,初步排除出血,可能在病房收治之後會再安排一個頭部的磁振造影檢查,而這次檢查目的,除了可以幫忙確定缺血中風的位置之外,也可以用磁振血管攝影看一下腦部血管的狀況。磁振造影檢查所需要花的時間比較久,完整的一套檢查大約要半個小時,但是可以針對新的中風、舊的中風、微小出血、以及腦白質病變等等做更詳細的分析,能夠提供住院期間及未來出院後治療的一個參考指標。

 

        總而言之,針對急性腦中風患者,醫師通常會以電腦斷層掃描作為診斷流程的第一線,但是若是針對門診患者症狀上懷疑是亞急性或是慢性腦中風、或是年長者擔心自己是否有潛在的腦血管病變想要做腦部影像健檢時,則是應該選擇腦部磁振造影才能做更精確的評估。

※ 若要轉載本文,請註明文章出處為「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衛教網站「幸輻知識+」」,並附上網頁連結